n141500

标签: 外汇储备

8月外汇储备、黄金储备数据解读

8月外汇储备、黄金储备数据解读

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,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,升幅为0.91%。央行数据显示,8月末黄金储备为7402万盎司,上月末为7396万盎司。要点解读如下 外汇储备方面 8月末外储...

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3222亿美元

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,较7月末增加299亿美元,升幅为0.91%。国家外汇局表示,2025年8月,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、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,美元指数下跌,...

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3222亿美元

光明日报北京9月7日电(记者温源)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,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,升幅为0.91%。2025年8月,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、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...

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升至33222亿美元

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(记者夏宾)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,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,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,升幅为0.91%。同期,中国黄金储备为7402万盎司;按SDR(特别提款权)计,中国外汇...

外汇局:2025年8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3222亿美元 上升299亿美元

观点网讯:9月7日,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,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,升幅为0.91%。2025年8月,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、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,美元指数下跌,全球...

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:多因素助力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
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(记者常佩琦)9月7日,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8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,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,升幅为0.91%。对此,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主要...
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 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

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 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

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,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,升幅为0.91%。2025年8月,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、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,美元指数下跌,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...

香港8月外汇储备降至4216亿美元 环比减少38亿美元

观点网讯:9月5日,香港公布2025年8月外汇储备为4216亿美元,较前值4254亿美元减少38亿美元,显示环比下降趋势。外汇储备数据由官方机构定期发布,反映经济外部流动性状况。
1966年,中国做了一笔让外界瞠目结舌的交易——用相当于4吨黄金的外汇,从荷兰买

1966年,中国做了一笔让外界瞠目结舌的交易——用相当于4吨黄金的外汇,从荷兰买

1966年,中国做了一笔让外界瞠目结舌的交易——用相当于4吨黄金的外汇,从荷兰买回一艘二手挖泥船。这件事放在今天来看简直不可思议,但在当时却是一个艰难却必要的决定。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半个多世纪之后,国外有人想重金买回这艘船,中方却只回应:“我们只租不卖”。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?为什么一艘“过时”的挖泥船能让中国从买家变成全球市场的规则改变者?咱们慢慢聊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,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。天津港作为北方重要的航运枢纽,却常年面临航道淤积的困扰。没有现代化的疏浚设备,只能依靠人海战术,工人们一锹一锹挖,效率极低,一天清理泥沙不过几百立方米。这对于一个立志发展海运和贸易的国家来说,简直是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。国家下定决心,必须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挖泥船。代表团跑遍了欧洲,最终在荷兰找到了一艘耙吸式挖泥船。谈判过程异常艰辛,对方开价170万英镑,换算下来相当于4吨黄金。要知道,那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非常有限,这笔钱占到了国库外汇存量的近四分之一。很多人觉得不值,但决策层看得长远——没有这艘船,港口就活不起来,海运就发展不了,经济也会被拖累。于是,这艘二手船远渡重洋来到中国,被命名为“津航浚102轮”,成为新中国第一艘大型进口挖泥船。这艘船的到来,不仅仅是解决了一时的清淤难题,更重要的意义在于,它成为中国疏浚技术和装备发展的起点。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,就连维修和操作这样的二手设备,都需从头学起。技术人员一边摸索一边改进,硬是把这艘船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。慢慢地,我们不仅会用了,还开始琢磨怎么自己造。七十年代以后,国内的船舶制造单位开始尝试仿制和改良,虽然初期产品性能和国际水平有差距,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。改革开放之后,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,沿海地区港口建设、航道疏浚需求爆发式增长。国家加大投入,支持企业自主研发高端挖泥船。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,中国在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,“天鲸号”“天鲲号”等一大批国产重型装备相继下水,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回过头看,那艘用黄金换来的荷兰挖泥船,早已在技术上被国产设备超越,但它身上承载的历史价值与象征意义却无法取代。它不再只是一艘工程船,而成为中国疏浚工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见证者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后来国外机构愿意出高价回购这艘船时,中国商务部给出了“只租不卖”的答复。我们不再是一个依赖技术引进的国家,而是掌握了核心技术、具备输出高端装备能力的制造大国。这种转变,不仅体现在挖泥船领域,也在高铁、核电、航天等多个行业重复上演。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疏浚船队,每年完成的疏浚工程量位居世界前列。我们不再需要纠结于“要不要买”或“买不买得起”而是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自主技术参与全球建设、促进共同发展。从一船黄金到技术自信,这条路我们走了半个多世纪。未来,还会有更多领域见证这样的中国故事。参考资料:中国疏浚120周年:从模仿到自主创新,成世界第一疏浚大国2017-11-2909:15·澎湃新闻
美联储不傻,没有收割到中国这块大肥肉,就是坚持不降息,硬挺到七月份,说白了,就是

美联储不傻,没有收割到中国这块大肥肉,就是坚持不降息,硬挺到七月份,说白了,就是

美联储不傻,没有收割到中国这块大肥肉,就是坚持不降息,硬挺到七月份,说白了,就是在等中国先撑不住。当地时间周三(7月30日)下午,美联储宣布将政策利率维持在4.25%-4.50%不变,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从2022年开始的加息周期到现在,美联储像是跟中国杠上了一样,死活不肯松口。这背后到底在打什么算盘?说起美联储的套路,其实挺简单粗暴的。就是那套”美元潮汐”玩法:先大幅加息,让美元利率飙升,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,等别的国家资产价格跌得差不多了,再低价抄底收割。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,美元长期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,全球大多数国家都以美元结算石油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交易。这招对那些外债高、家底薄的国家确实管用,阿根廷、土耳其这些经济体都被整得够呛。从2022年3月开始,美联储就开启了史上最猛的加息周期。此前的2024年9月份,美联储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,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周期;2024年11月份、12月份,美联储又连续两次降息,每次降息25个基点。看起来好像要放松了,但是进入2025年,情况又变了。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,美联储召开当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,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下调25个基点到4.25%至4.5%之间,但是会议纪要显示了另一个信号。几乎所有与会官员都认为,通胀上行风险有所增加。所有官员一致认为,美联储”已到达或接近放慢政策宽松步伐的适当时点”。为啥美联储这么谨慎?说白了,就是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标。美联储的算盘很简单,就是等着中国撑不住。他们盯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,盯着中国的外汇储备,盯着中国的经济增长。但是中国显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软柿子。2024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,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与直接投资逆差规模均有所扩大,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.2万亿美元—3.3万亿美元。更关键的是,截至4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17亿美元,较3月末上升410亿美元,升幅为1.27%,已连续17个月稳定在3.2万亿美元以上。中国的外汇管制也让美联储的套路失效了。不像那些资本自由流动的新兴市场,中国实行的是有管制的汇率制度,资本想要大进大出并不那么容易。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,这让投机资本很难找到下手的机会。更有意思的是,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了独立性。美联储加息的时候,中国该降准降准,该降息降息,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。2025年,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,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,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双重功能。这种操作让美联储的”美元潮汐”在中国面前基本失效。中国经济的韧性也超出了美联储的预期。虽然外部环境复杂,但是中国经济还是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。2024年前三季度,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出口2766亿美元,同比增长12.2%,服务贸易进口4582亿美元,同比增长15.2%。这些数据显示,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被美联储的政策搞垮,反而在调整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。反倒是美联储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。一方面,美国通胀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,美国通胀率要达到美联储设定的2%长期目标还有”一段路要走”。另一方面,持续的高利率也在拖累美国经济增长。委员会成员预计,2025年的降息步伐将显著放缓,预计全年仅降息75个基点。美联储现在就像是骑虎难下。降息吧,通胀可能反弹;不降息吧,经济增长压力山大。而且最关键的是,他们原本指望的”收割中国”完全没有成功。中国不仅没有被”美元潮汐”卷走,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。现在已经到了2025年8月,美联储的耐心快要耗尽了,但是中国这块”大肥肉”依然稳如泰山。总体预计,2025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稳健运行,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稳有序。看来美联储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。他们原本以为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”潮汐”效应把中国拖下水,没想到中国早就做好了准备。外汇储备充足、货币政策独立、经济韧性强劲,这些因素让中国在这场”货币战争”中站得很稳。美联储现在只能硬撑着,希望时间能够站在他们那一边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,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他们期待的问题,反而在新的挑战中找到了新的机遇。美联储的这次”硬挺”策略看起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你觉得美联储还能坚持多久?中国经济的韧性是否超出了市场预期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一起讨论这场没有硝烟的经济博弈。